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讲座——“目之所急,绘画的尽头?”中,除了冀北以外,还有另一位值得介绍的十分有意思的青年艺术家黄赫,
—艺名王二烂
为什么叫这么一个名字奇葩的名字呢?
她说:
“因为我想成为一个普通的俗人,
以一个普通俗人的身份做艺术,
而不是一个艺术家。”
“我想要我的艺术受众群广一些。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除了艺术圈之外的,包括没有接触到艺术熏陶的人,也可以让她们也感受到震撼。” 这是黄赫不同于他们的雄心壮志。
在一般的大众媒体平台上,纯艺术总是曲高和寡,大多数人看不懂也很难产生共鸣。但是如果是插画师或者漫画师,却能架起“艺术”和“通俗”的桥梁。黄赫的作品,除了艺术诠释,也能够接触到艺术圈之外的受众,使他们得到熏陶。因为没有条条框框,所以黄赫的表达方式更加多元,黄赫有自己的人气微博账号,通过微博和微信的展示,她收到了很多不错的反响。让她觉得“艺术通俗化”的道路,确实值得一走。
黄赫自小就接受传统的美术体制教育,学国画出身的她,从6年纪开始就懂得常规的套路,学习画画的基础,了解解剖或者结构线的知识。但是她却很抗拒这种方式,她热爱绘画,热爱艺术,却不能接受传统无聊的作画方式。
在探寻自己的道路的时候,逐渐地,她接触到了电子和网络等一些区别于传统绘画方式的技术,虽然与传统绘画的本质不同,但它们都可以成为表现艺术的一种媒介,于是她将这些不同的媒介相结合,有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她常常可以巧妙地运用现代电子工具,为了追求画作的透明感,她会在背景上用ps软件里面的橡皮擦不停擦,擦出她理想中的透明的感觉。
下面我们来感受下她的艺术语言。
“植物世界”
我们生存的环境充斥着混凝土建筑,灰尘,城市植物不再是自由的,它们作为一种调节城市环境的生物,被人们用人工种植栽培的方式安排在城市的环境中。植物的生长趋势是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形态,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的美观而去任意修剪植物,让它们变成我们想要的形态。植物是一种有“性格”的生物,只是它们的性格被我们所忽略。我希望幻想出一个个由植物为主导的世界,我们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倾听植物的心声。
这一系列的创作不是灵光一闪的,还源于他最早的做公众号的经验。在他刚毕业的时候,他自己做了一个公众号,梳理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作品并想用一种线性的东西把他串联起来,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坚持这项工作,成为自己每周的动力。最开始是在透明亚克力上操作,换过透明的片和塑料纸等等,不断的尝试。我们可以把他这种表现方式称作他的创作语言,在创作过程中,为他的这种语言找到了一个载体,使其在这种载体上初显效果。然后用逆向思维倒推,在已经有一个好的作品呈现方式的时候,让作品在这个平台或者载体上,通过调整,变得更适合这个平台。
—— 黄赫
“夏日百态”
如果我们突破常规事物的逻辑关系,将人与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会是怎样的一种形态。 这一组画运用“荒诞派”手法去构思,想象和展现夏天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意在引导观者发挥想象力,不拘泥于常规思维。种表现方式称作他的创作语言,在创作过程中,为他的这种语言找到了一个载体,使其在这种载体上初显效果。然后用逆向思维倒推,在已经有一个好的作品呈现方式的时候,让作品在这个平台或者载体上,通过调整,变得更适合这个平台。
—— 黄赫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她在作品里面的火花,这些有趣的作品的诞生,不论是基于灵感的乍现,还是遵从于她的内心独白—自然与本性。当他们用一种全新的数码媒介的方式传达时,它又被赋予更时尚前卫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