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睛彩艺术:静静听着青年艺术创作人的故事
2017-03-31  睛彩EYEART


2017年3月20日,“目之所及——绘画的尽头?”由睛彩国际青年艺术展和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主办的艺术沙龙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艺术沙龙是为了帮助艺术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分享有意义的创作经验。而这次艺术沙龙邀请到的是清华美院绘画系黄赫和中央美院版画系毕业生冀北,由他们来分享他们在创作中的体验心得。

每个人的独特而有趣的创作经验不仅是有益的总结,有时候也会变成另一个灵感的来源。首先,青年版画艺术家冀北向我们分享了他毕业作品的创作过程。

他的作品把不同人的一生尝试用多个图层将不同的形象叠加,形成特殊的“振动”艺术幻想,将某一个人物代表性的时期和细节一层一层叠加上去。他将半透明亚克力板作为底板,罩上一层树脂胶,待干后进行绘画;之后,他又罩上第二层树脂胶,并进行第二层绘画——经过探索,六个图层合并形成一种流淌、滴状、抖动的形态,呈现最佳的立体丰富的效果。由此,他的作品,灵动鲜活,总觉得是一眼看不完的内涵和光景。




△冀北“The Leaf of Life”系列作品节选


他把他的作品取名为”The leaf of Life”,并不是单单讲述作品还原人生的表现方式,也是象征着人生匆匆的感概。不论是杰克逊的一生、卡扎菲的一生、李安的一生。不论是戎马一生,还是艺术大家。都在作品中还原出各自人生匆匆的沧桑和厚重感。

神奇的是,冀北这样别出心裁的创意来自于有一次他女朋友送给他的双层T恤衫。这件T恤衫前面一层是半透明的纱网。透过纱网,能看到T恤衫后半层的样子。这件T恤衫的出现,刚好解决一直困扰他的单层问题,运用了这个方式,这个效果变得更丰富,更富有空间感。







“很早的时候,我脑子里就会有这样的画面,鱼在水里游,鸟在天上飞这样画面,我想要把自然表现出来,按无限循环或者咬合的方式串联”。冀北说,我不希望它是一个很生硬的东西,希望它是自然的一个循环。能把这样的自然的意识想像还原在固定的原料画材中,确实不得不令人感叹唏嘘。

这一系列的创作不是灵光一闪的,还源于他最早的做公众号的经验。在他刚毕业的时候,他自己做了一个公众号,梳理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作品并想用一种线性的东西把他串联起来,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坚持这项工作,成为自己每周的动力。最开始是在透明亚克力上操作,换过透明的片和塑料纸等等,不断的尝试。我们可以把他这种表现方式称作他的创作语言,在创作过程中,为他的这种语言找到了一个载体,使其在这种载体上初显效果。然后用逆向思维倒推,在已经有一个好的作品呈现方式的时候,让作品在这个平台或者载体上,通过调整,变得更适合这个平台。


△ 只有一个人走远了,变得微小,我们才可以看到他的全身。——《Slol》冀北



△ 种下期许,收获希望,不分前后,也没有前后。——《前后》冀北



毕业之后,冀北认为应该让自己的艺术语言适应更多的载体和传播媒介。他通过其他材料继续进行多图层艺术探索,也开始使用GIF动图的形式让创作能够适应新媒体的传播。从抽象的、具有哲思的圆点排列到简单的人物、动物形象,冀北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记录着他源源不断的灵感和频频创新的艺术实验。就是他一直热爱并追求的事情。

冀北说:生命是周而复始的,是一个循环。但是时间是线性的,是一直往前流动的。因而人生匆匆,无法回头。

愿你的人生匆匆而不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