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彩国际青年艺术展的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思想喷薄。
首先我们的主讲人,就艺术,特别是我们今天的艺术,或者说我们未来的艺术和我们的社会快速的变化,和我们积淀下来的所有的文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联?
在艺术领域的探究不同人有不同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一方面,有的艺术家似的关注宇宙弦理论的发声原理,这是一种极端。另外一种极端,是用更深的走向自己,走向自己的内心深处。我们思考的问题一般是在这两极之间来回游弋,那么这个游弋的过程,有一种新的困境,就是我们找不到一个标准来评判什么是对,什么是好是坏。
另一方面,今天这样的社会是一个大环境的文化复兴,传统文化工艺的代表兔爷儿的守护者,张忠强老师说:现在我最大的困惑是我是这个技艺的传承人,代表性传承人。我要求的是把传统的技艺、传统的材料、传统的造型记录下来,保持下去。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和最大的困惑:年轻的朋友不喜欢。
睛彩特别希望年轻的艺术家,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什么材料,什么工艺,什么技艺,怎么想象的怎么玩花样都可以,但是有一点:老玩具也好,老技艺也好,北京的玩意儿也好,必须要知道哪个是根儿。
令人特别感慨的是,我们对自己真正的传统的东西不爱护、不保护,一棵树砍了就砍了,然后这种技艺没人做了,就丢了。我们在传递的历史上丢掉的东西太多了。
这充分反映了这个世界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性,一方面崇尚多样性,鼓励不断发展新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又倡导回望和保留,注重情怀。我们盖很多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但是旁边的老宅,我们又舍不得拆它,这就叫情怀,也是历史。
这种历史和情怀,并不是简单的把一个过去的东西保留下来,因为单纯的用物质的力量去把它保留下来是保留不住的,如果它这个东西没有发展,如果它没有跟着这个时代走的话,它不过就是个古董放在那。毫无生机。我们的努力方向应该是把它变成一个活的东西,引领它顺应时代的潮流,继续往前走。
值得惊喜的是,我们当代的80后、90后的青年艺术家们,已经在创作方式上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实践,朝向和跟国际接轨的这样的方向去发展,睛彩国际青年艺术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中国的青年艺术家能够团结起来呈现出这么一个欣欣向荣的群体展,以群体的方式来向外界发声,表达我们中国青年对艺术的看法,包括对身边的城市文化,我们生态环境、人生赋予文化的权利,向世界传递我们的艺术理念。睛彩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